【编者按】近日,全球多地持续炎热高温。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研究副教授董莉接受深圳商报专访,就“全球高温天气”现象做了相关解读。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热!热!热!近日来,高温天气成为深圳市民生活的“关键词”。而随着一波又一波的高温热浪席卷全球,“环球同此酷热”已成趋势——欧洲多个国家持续发布高温预警;我国多地7月以来高温强度有增无减……为什么今年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高温天气?背后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近日,皇冠welcome体育登录入口研究副教授董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各个区域高温天气的成因不尽相同,造成极端天气的原因也很复杂,大家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不必生活在恐慌焦虑中。

南方持续高温源于“高压三兄弟”联手

深圳乃至我国南方地区的这一波持续高温,与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朋友”——副热带高压有关。董莉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极端天气的大气环流成因,因此她特别研究了多日的天气图,发现副热带高压近期正慢慢逼近我国南方,在向西部延伸的同时,强度也在增加。

副热带高压(5880米线),跟西边的南亚高压连在一起,南方全部红色一片

我国大陆上空夏季还存在一个中纬度大陆暖高压以及西边一个南亚高压,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三兄弟”在我国南方上空“喜相逢”后,就形成了“联手”。高压一旦出现,气流就会从高空往地面下沉。在下沉过程中,根据大气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下沉气流就会由于绝热压缩而增温。“这三个高压连在一起,呈现出覆盖范围广、强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移动非常缓慢,且十分持久,这就造成了这一波持续的高温天气。”董莉老师表示,像这样“三压联手”的情况在中国南方夏季高空环流形势图上并不太常见,因此,人们对于炎热天气的感受特别明显。

那么,这高压“三兄弟”什么时候才能“分手”?董莉老师表示,从目前的预测看,还得持续一两周。她建议南方的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且做好和炎热天气“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北方及欧洲高温的罪魁祸首是“阻塞高压”

与南方不同,董莉老师分析,造成今年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六月份出现大面积高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阻塞高压”。

阻塞高压是发生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大尺度持续性环流异常系统,其显著特征是一对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偶极子,出现在中纬度高空环流上空,它的出现通常会阻断中纬度西风带,导致自西向东移动的天气系统在阻塞高压区域停滞,所以通常伴随各种极端天气现象,例如高温、热浪、寒潮、干旱等 。

中国北方地区六月下旬基本都是被阻塞高压控制,上图中黄线5640处标注的就是贝加尔湖西北方向的阻塞高压中心。

“阻塞高压和其他高压的区别,在于它很稳定,强度大且移动缓慢,有时候甚至会在一个区域停留几个月,所以阻塞高压是造成很多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发现,中国北方地区6月中下旬、7月上旬的高温,主要是由上空的大陆高压,特别是在贝加尔湖畔形成一个持续的阻塞高压造成的。至于欧洲夏天的热浪,根据以往气象数据的分析,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跟大西洋阻塞高压有关。”董莉老师表示,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围绕“阻塞高压”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在力图找出阻塞高压的出现规律和发展趋势。

“我本人曾就南半球近40年阻塞高压的情况进行过研究,发现阻塞高压出现的频率的确在上升,但强度变化不大。也有一些科学家对北半球的阻塞高压进行了研究,发现强度或者频率都有加强的趋势。科学界对于‘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阻塞高压的变化趋势’这个主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定论,仍处于积极探索和研究的阶段。”董莉老师说。

对自己的“冷暖”负责,从身边小事做起

温室效应、厄尔尼诺、全球变暖……提到反常的天气,人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些词语,对于未来的担忧也油然而生。

董莉老师表示,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天气的研究。2021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三个人,其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气象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教授克劳斯·哈塞尔曼的贡献,就是在开发气候模型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这说明,关于气候的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它关乎人类未来。同时也说明,随着极端天气的接连出现,人们对于天气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并不要因此就杞人忧天,造成全球极端天气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人为因素(例如人类活动引发温室气体排放)和非人为因素(例如大气自然变率,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因此,要客观正确识别引发全球极端天气的原因, 而不是将所有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都归于全球变暖。”

尊重自然规律,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董莉老师说,普通人与其生活在对于未来的担忧中,不如从身边小事做起,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绿色出行,节电节能……她表示,碳中和就是人类确保本世纪末全球温升控制在2℃(进而控制在1.5℃)的一种共识,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电影《后天》里所描绘的灾难也不会一下子袭来。如今,人类第一次形成‘碳中和’的共识,在人类的共同努力和大自然自我调节的能力下,未来全球气候或许又会形成一种新的平衡。”董莉老师表示,人类要对自己的“冷暖”负责,就要对未来持有乐观的态度,并作出积极的努力。

董莉 研究副教授


200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美国新能源公司 NextEra WindLogics (Senior Atmospheric Scientist),相继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美国能源部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做博士后。2018年夏入职南方科技大学。 研究方向:大气与气候动力学,极端天气,风能资源评估。


资料来源:深圳商报读创科技
编辑:黄惠婧



Baidu
sogou